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智能水电表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一方面,行业头部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另一方面,各地政府采购普遍采用"最低价中标"原则,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的压力。某知名水电表企业高管坦言:"现在不是考虑能赚多少钱的时候,而是考虑如何不被淘汰出局。"
我们不禁要问,价格战下的智能水电表质量还能保证吗?
当价格成为招投标的**评判标准,企业在“饿死”与“偷工减料”之间,往往选择了后者。于是,劣质元器件、回收芯片、缩减测试环节等“潜规则”迅速蔓延,看似繁荣的市场暗流汹涌。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质量隐患往往具有滞后性。某质检机构报告显示,低价智能水表的故障率在安装后第二年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这些问题最终将由用户和公共事业部门买单。
深圳亿玛信诺并非不想参战,而是深知“便宜没好货”的代价。它们在看不见的地方加成本:
全性能高低温老化、电磁兼容、盐雾测试一个不落;
自建售后网络,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到场;
开放API,支持水务SaaS升级,把“卖表”变成“卖数据服务”。
智能水电表行业的价格战虽然能带来短期的市场份额,但长期而言,只有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消费者在选择智能水电表时,不应仅仅关注价格,更应从产品的质量、品牌信誉、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享受智能家居带来便利的同时,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带来的麻烦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