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和展望IC卡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智能电表厂家
2022-07-13
来源:智能电表

最近,这几天小编闲来无事,就打开抖音,看了几篇讲解IC卡电能表的发展历史是视频介绍,感觉他们讲的都不是很到位,所以今天小编就来认真的给大家分析一下我国IC卡电能表的发展历史,相信大家看了我的讲解,肯定会对这款产品有个全新的认识。


随着高精度电子计量技术的发展,IC卡智能电表这几年逐渐普及到家家户户。其实IC卡电表也不是突然发展起来的,而是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下IC卡电表的发展历史。


IC卡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电能表是电能计量装置的核心部分,它起着计量负荷消耗或电源发出电能的作用,它的准确与否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直接关系着各项电力技术经济指标的正确计算,营业计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国家与用户的合法权益。


1880年,美国人爱迪生利用电解原理制成了直流电能表(即安时计)。1885年,交流电的发现和应用为电能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交流电能表从此应运而生。1889年,匈牙利岗兹公司一位德国人布勒泰制作成总质量为36.5kg的世界上**块感应式电能表。在20世纪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感应式电能表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在缩小体积和改善工作性能上。而后,随着一些性能较好的高导磁材料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电能表的质量并缩小了体积,每只电能表的质量降到了 1.52kg,同时消耗也降低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电能表采用铬钢、铝镍合金代替原来的钨铜,并通过降低电能表转盘的转速来降低其损耗,同时改善了电能表的负荷特性。至此,感应式电能表在电能计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衫山桌先生发明了时分割乘法器并提出了功率测量原理,实现了全电子化电能计量装置,并由日本横河株式会社生产了 2885型数字功率变换器,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这个原理基础上我国研制出单相和三相电子式数字功率电能标准表。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模拟数字转换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逐步完善,各种性能和各种功能的电子式电能表逐步成为电能计量的主力军,尤其是多功能电能表的智能化功能日趋完善。


20世纪末,针对IC卡电能表要实现多功能、高精度及便于自动抄表、具有先进通信接口等诸多功能扩展的需要,出现了机电一体式特殊电能表,且功能逐步完善。例如,分时多费率电能表、有脉冲输出的电能表、多路**需量表、预付费电卡电能表,它们采用感应式电能表作基表,同时应用电子电路来实现新的功能。


目前,随着全球性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始,IC卡电能表不再仅作为单一计费仪表存在,而是正向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和多元化的系统终端发展。多功能、多费率、预付费、电能质量分析、电网运行状态监测、通信与自动抄表等已成为标准配置,功能日益强大,技术含量大幅增加,智能电能表应运而生。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身边许多小小的器件都是经历了很多科学家们不断的精进,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丰富多彩,希望同学们未来能利用自己的知识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变革,创造灿烂的生活。


阅读96